他打拼成农民企业家后 反哺乡里连续20多年捐资助学
更新时间: 2016-03-17   来源: 本站  作者:
  在海口市西秀镇龙头村委会,一位58岁的村民,早年因凑不够学费辍学,后来通过打拼成为农民企业家。如今,他已连续20多年捐资助学,还帮扶乡里五保户和患病村邻,捐款硬化村路、给老人订报,办起老人之家……

  早年家穷凑不够学费辍学 上学读书成毕生心愿

  58岁的郑学魏家里人口多,早年上学成了难事。

  1976年的一天,初三下学期的学费需要8元,但郑家东拼西凑只凑够了7元。当时就差1元钱,我就没去报名了,郑学魏回忆说,看到路上有学生背着书包上学,他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但是,他仍然感谢把买米的钱都借给他读书的邻居。

  辍学后,郑学魏为家里尽可能地分担压力。他和家人一起犁田,种菜。成年后,郑学魏告别家人,去石场打石头,去工地做建筑工。他修过沟堤,修过公路……

  在外打拼多年后,郑学魏越来越感觉到,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!”

  这句话,一直刻在郑学魏的心里。在外面学到了工作经验,郑学魏一边读书给自己“充电”,一边决定自己创业。他和妻子张转梅办起了养鸡场,还开起超市。经过努力,郑学魏的事业逐渐小有起色,他现在已是一家混凝土企业的负责人。

  尝遍世间辛酸的郑学魏,每每遇到一些家乡的孩子和他说“叔叔,我想读书”时,他在心里对自己说,“一定要让孩子们有书读,有学上!”

  捐资助学“领头羊”:

  “不是最富裕,却是最热心”

  今年,村里的高三考生郑永帅考上了内地一所大学。暑假期间,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阿帅却高兴不起来,每天和父亲一起出摊卖水果。

  1968年,阿帅的爷爷为抢救村里财产,在一场台风中受伤并随后不幸去世。阿帅母亲多年前病逝,父亲既当爹又当妈,把阿帅和弟弟拉扯大。如今,阿帅考上了大学,弟弟也考入海口一所重点中学。

  家里正为阿帅的大学学费愁得团团转。得知情况后,郑学魏和龙头村委会主任王世根前往阿帅家,送去了助学金。郑学魏定向捐款1500元,随后,村里许多人也都纷纷伸出援手。

  “我告诉阿帅,你祖父为村里献出了宝贵生命,你发奋读书,也是好样的,希望你能坚强乐观地生活!”郑学魏说,他到阿帅家时,想起当年自己辍学前后的境况,不禁偷偷抹泪。

  记者在龙头流芳榜上看到,2014年,郑学魏带头给龙头教育基金会等村里公益组织捐款8.86万元。今年以来,郑学魏已捐款13200元。

  “龙头教育基金会已经成立21年了,全村的学生都从中受益。比如,今年的研究生每人可获捐助3500元,考上大学本科的可获捐2200元至2800元不等。王世根说,村民热心助学,今年21个高三考生全部获捐。郑学魏是村里捐资助学的领头羊20多年来他坚持捐助,他不是最富裕的,却是最热心的……”

  给老人订报办老人之家

  “希望乡亲都能活出精彩”

  78岁的村民童重环在操场旁的老人之家门口读《参考消息》。他告诉记者,以前他每天坐在大树下乘凉,如今在郑学魏的支持下,村里办起老人之家,还订了《中国老年报》等报刊杂志,全村老人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,老人们聚在一起读书看报,下棋品茗,其乐融融。

  据了解,郑学魏发现村里积水多,严重影响村邻出行,他多方引资100多万元,将近1公里长的村道硬化,并硬化了操场和村广场。得知当地编纂《长流志》,还及时捐资30万元。

  “郑学魏端午节送粽子,中秋节送月饼,还经常看望我和老伴,帮我们打扫庭院……”77岁的五保户麦光荣告诉记者,郑学魏积极帮扶他家,还照顾患病的村邻。几年前,龙头上村村民王根基生病住院,郑学魏悄悄送去3万元。20多年来,他坚持为附近的五保户陈国立送米送油。每年的中秋节,他都和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过。

  龙头村委会3000多人,全村600多户。很多人在郑学魏的帮助和影响下,积极参加培训充电,办养鸭场、猪场,引进新技术种植蔬菜,走上了致富路。

  在郑学魏的书房,一幅字画写着:“身出寒门知报效,常施厚爱暖村坊……”他说,“我希望我身边的每一个乡亲,都能活出精彩!”

责任编辑:


相关文档:
相关附件: